Energy、Renewable Energy、Solar Energy、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四本高影响因子期刊开设会议虚拟特刊,Energy and Built Environment、Building Simulation、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Underground Space四本国际期刊给予了大力支持。会议共设置包括4位院士报告的403个学术报告、30场专题研讨会、10个口头报告分会场、6个海报展示分会场,收到1083篇海内外论文摘要投稿。来自全球205个单位、1057名参会代表共同呈现了一场属于全球能源与人工环境领域华人学者的学术盛宴!
大会主席、西南交通大学 袁艳平教授汇报会议筹备情况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一项特殊的仪式,为国际期刊Energy and Built Environment华人编委颁发证书。Energy and Built Environment期刊(ISSN:2666-1233)由西南交通大学创办,袁艳平教授和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Fariborz Haghighat教授担任共同主编,该期刊旨在展示和分享人工环境清洁能源利用、能效提升、室内空气品质改善等方面的最新原创成果,特别是交通建筑、交通系统能源供应及环境控制等方面的学术成果。
国际期刊Energy and Built Environment主编颁发华人编委证书 华人编委证书的颁发,为大会正式拉开了序幕。大会历时三天,其中包含11个大会特邀报告。7月20日上午的大会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代彦军教授和英国赫尔大学赵旭东教授主持。大会邀请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陶文铨教授作了题为《数值风洞及大气边界层流动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的报告、清华大学李先庭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利用自然能源降低空调供热系统负荷与能耗》、美国雪城大学张建舜教授的报告题目为《智能建造环境系统研究和开发》。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青岛理工大学/日本北九州大学 高伟俊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何雅玲教授 会期三天除了精彩绝伦的大会报告,还有涵盖人体热舒适、空调能效提升技术、建筑内外环境微气候和污染物传播、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人工环境中的应用、城市与建筑系统模拟仿真、运载器人工环境、建筑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相变储能技术和建筑/城市通风等30多个研究方向的分会场主题报告及论坛、口头报告和海报展示、Energy and Built Environment学术新人奖评审。
研讨会分会场 口头报告分会场
海报分会场
总工论坛分会场
Energy and Built Environment学术新人奖评审现场 暖通空调在线作为大会合作媒体,董丽萍主编分别采访了西南交通大学袁艳平教授等4位大会主席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怡教授、英国伯明翰大学丁玉龙教授等7位专家学者,精彩内容详见暖通空调在线开辟的大会专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王怡教授接受采访
大会共同主席、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代彦军做会议总结报告 随后举行了针对青年学生与学者的奖项颁发,分别颁发了建侯暑期学校结业证书、优秀口头报告奖、优秀海报奖、Energy and Built Environment学术新人奖,会议奖项的颁发彰显了大会对在能源与人工环境学科发展中勇于创新、勤奋努力的青年学者的鼓励。
两位院士颁发Energy and Built Environment学术新人奖 闭幕式尾声,组委会特别邀请艺术家现场用沙画演绎了会议盛会及愿景,表达了能源与人工环境学界华人愿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为全球发挥华人学者的积极作用,努力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共同促进行业发展的心声。